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评论 > 财经评论

深耕养老市场 ,洞见养老保险新趋势|国民养老金融素养活动周

2022-12-23 11:30:0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简介: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实习生 吴涵 北京报道保险公司多年来致力于完善养老型保险保障产品,触角更是延伸到养老地产、健康管理等领域。在个人

原标题:深耕养老市场 ,洞见养老保险新趋势|国民养老金融素养活动周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实习生 吴涵 北京报道

保险公司多年来致力于完善养老型保险保障产品,触角更是延伸到养老地产、健康管理等领域。在个人养老资产配置方面,保险的配置如何量入为出,更好实现保险保障功能?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养老保险的收益问题?

安永保险业战略与转型咨询服务合伙人杨本心与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周渭兵两位嘉宾就上述主题与主持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

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相较其他养老金融产品,保险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养老金融产品?养老保险产品具有哪些优势?

杨本心:养老主题下最根本的需求是为养老生活做准备。

从资金角度,养老看重的是长期保值,而非短期收益。因而配置相关资产时,财富的健康程度、安全性、穿越周期的能力以及运平波动的能力至关重要。在这个意义上,保险的保障功能和长期理财功能就是一体的——养老主题下管理个人和家庭的财富,长期稳健是根本。

在选购产品时,消费者要遵从适配性,考虑究竟哪种产品能从“有用、值得、适合”三个角度满足养老需求。比如,产品历史收益是否稳健、波动如何?产品是否适合长期持有?对产品的本质和风险是不是有足够的了解?

相较其他金融产品,长期稳健方面,养老保险仍具有明显优势。比如从消费者需求角度,保险产品不仅满足金融需求,还会延伸相应服务,许多保险公司在生产产品、供给产品时会配套提供增值服务。

周渭兵:养老金金融产品大致可以分为4类,包括专属的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理财产品和养老储蓄。我们消费者在选择养老金融产品的时候,要看三个方面,坚持一个原则。

一是看业务类型。如银行存款和保险产品,都属于资产负债业务,这类业务对本金和收益是有承诺的,或者说部分承诺。而其他类型的产品属于资产管理业务,对本金和收益不做任何的承诺,所以我们消费者在选取产品时首先要了解产品的类型。

二是看资产配置。一个好的养老金融产品,一般都是多资产配置的,在多资产的组合的情况下产品可以实现多功能保障。消费者在选择养老产品时需要了解产品的资产配置情况,了解产品对各种资产的配置比例,从而对其保障功能有个初步的认识。

三是看长期业绩。相比产品的短期收益,我们更应该关注产品的长期表现。个人养老产品追求的是稳健,长期收益比较稳定的产品更加合适。许多产品短期内收益很高,但在长期未必能够保持。消费者在选择养老金融产品时需要调整好心理预期,不要贸然追求特别高的回报。

坚持资产组合的原则。消费者在进行养老金产品购买时,必须坚持资产组合的原则,这是现代管理防范风险的一个基本的原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多选几种产品,通过资产组合的原理消费者就可以预防非系统风险。

主持人:个人养老金账户可购买的保险产品,会是消费者选购时的“优先项”吗?

杨本心:养老保险确实有可能成为优先项。11月,人社部公布了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金融机构,共有6家国有大型的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市商业银行、11家理财公司、14家证券公司、7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以及6家保险公司。

政策落地后,我们咨询了一些承办机构,发现,储蓄、保险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养老金是“长钱”,需要满足年龄等条件才能领取,因而消费者购买产品时会重点考虑稳健、安全等因素,即“是否保本”。顾客咨询时,最关注的指标是产品的风险等级。相对来讲,储蓄、保险产品风险等级低,适配性突出。

未来,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可以“有用、值得、适合”为参考。个人养老金账户是政策上的优惠券,虽能发挥促进作用,但消费者购买产品仍需以自身需求为核心考量,审慎作出对养老金的长期规划。

周渭兵:保险产品相较于其他三类金融产品来说,具有独有的特点和优势。

养老保险坚持的原则首先是保障,其次是理财。“保障第一,理财第二”的特点正好符合了我们广大消费者购买养老保险产品的心理预期。

养老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还具有以下三点优势。

其一是收益的安全性。养老保险的回报受到保险合同的保护,即使出现市场波动或是短期经济停滞,甚至是出现金融危机,保险公司都需要履行事前在保险合同中承诺的收益。因此养老保险的收益是有保障的,具有安全性。

其二是回报的稳定性。养老保险产品的回报比较稳定,如果消费者在规划未来的开支时发现存在养老金缺口,就可以购买养老保险产品进行补充。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预期和保险公司签订合同,确定合适的购买额度和缴费时长,实现未来的稳定回报。养老保险产品的初衷是提供养老保障,而不是高收益,因为高收益往往和高风险相伴。因此对于追求稳定回报的消费者,养老保险产品具有其优势。

其三是具有满足养老需求的针对性。相较其他养老金融产品,养老保险是针对有养老需求的群体设计的,其给付时间、频率和金额都是按照养老需求设计的。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方便老年人理解,也适合老年人操作。

目前个人养老金他制度中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普遍具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和侧重保值等特征,而且收益率和安全性都相对而言比较高。可能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更会受到消费者青睐。

对于养老保险产品来说,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认为养老保险中的长期护理保险未来将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点。一是因为我们目前市场上缺乏长期护理保险这样的产品,二是因为随着社会老龄化越发严重,许多老人都存在慢性病的问题,具有护理的需求。而现在家庭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家庭能够提供的护理功能不足。因此保险公司可以设计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主持人:如何看待银保监会新试点的商业养老金业务?

杨本心:我认为商业养老金业务大方向上是好的,它给了保险业试点和创新的契机,和市场、消费者完成互动。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几个概念:财富管理市场、养老金融市场,以及商业养老保险市场。

财富管理市场是从个人需求角度出发,有对公、对私两类;养老金融市场,或者准确的说是其中的养老金金融市场。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发布的《2020年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中的定义指出,养老金融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个方面。其中,养老金金融是解决如何积累和管理养老所需要的资金问题,属于对私的财富管理的范畴;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在我理解中它的核心在于满足大众的养老需求,以商业保险产品为载体,参与到前两个市场中。

此次商业养老金试点可以视作保险业在养老领域发挥自身价值,参与到养老金融市场和部分个人财富管理市场中的契机。对于我国保险行业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把握客户在养老领域的需求,从而挖掘出更大的市场潜力。

周渭兵:今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选择了10个省市和4个保险公司参与试点。新试点的商业养老金业务,相较于具有养老性质的传统保险,具有以下新的特点。

一是账户与产品相结合。

二是信息管理账户下设了两个子账户,兼顾锁定长期养老需求和短期流动性需求。其中一个账户注重长期投资,消费者在退休以后可以领取。另一个账户注重流动性,按照消费者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差异进行设计。

三是产品设计以支持个人长期养老为主,并可提供一定的附加功能。比如可以为身故和意外伤害等风险提供附加保障。

四是风险管控更加强化。特别是对产品托管机制的风险管控,加强投资监督和估值对账中的风险控制。

五是领取方式和缴费方式更加灵活。具体体现在可以定期领取或者长期领取,领取方式和缴费方式都比较灵活,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

六是优化了规划服务。比如收支预算、需求分配和资产配置等养老规划服务,可以更好地协助消费者管理好生命周期内的养老风险。

整体而言,我认为新试点的商业养老金业务和传统养老金业务相比,在机制层面、产品创新设计层面以及风险控制方面都具有其优势。

但是我始终是认为养老金最核心的功能是养老,做到防范老年风险,满足老年时期的各种诉求。所以养老金产品一定要让投资者获得稳健的收益,能够抵御通货膨胀,在此基础上再追求较高的增值。当前有一些金融产品在产品早期靠营销技巧或是其他的服务优势赢得客户,但是长期来看产品本身收益平平,达不到消费者预期。此外,我想指出新的养老金产品设计一定要让消费者看得懂,不能因为市场营销的需要把产品的说明写得隐晦难懂,这样不利于个人养老金市场的发展。

主持人:未来,养老保险市场、养老金融市场前景如何?保险公司应该如何发力?

杨本心:对于市场前景,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从人口数据中的老龄化事实,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势头,我们可以看到养老这个话题已经成为了大众热点,备受关注。但是绝大部分的人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去规划和设计未来的养老生活,更没有量化养老金的需求。比如将来需要多少资金来维持当前的生活水平?预期的寿命是多少?需不需要为老年时期的医疗和失能护理做准备?这些问题大部分人并没有具体地思考和规划过,而且预估的资金需求和实际生活中养老的资金需求可能差距特别悬殊。因此保险公司就需要帮助消费者实现相关的养老规划,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对应的养老金融产品。

具体而言,我认为保险公司需要提升三个核心能力,分别是产品能力、服务能力和投资能力。产品能力就是需要创新各类保险产品灵活满足客户需求。如客户有长周期的养老资金储备需求,就需要设计能够穿越经济周期波动的产品,攒好养老资金。服务能力是要求保险公司能够搭建一个链接资源的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养老顾问服务。在提供养老金融产品的同时也要帮助客户获取养老所需的知识和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真正适合他们的产品。投资能力是要求保险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够做到穿越周期,实现客户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此次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引导行业中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审慎投资,开展养老金资金的周期管理,实现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这就要求保险公司立足长期投资,强化专业性运作,夯实长期的投资能力。

周渭兵:我认为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从国家卫健委2022年9月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9%,但是预计到203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0%。到2053年左右,中国老龄化将达到最严重的程度,老年人口占比将会达到34.9%。据其他公布的数据有近四分之三的老年人有慢性病,需要进行疾病治疗和生活护理。此外,中国的老龄化还面临了未富先老的问题。虽然我国经济总量的发展情况较好,但是人均GDP可能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因此我国的养老问题十分严峻。

这对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市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一是,相比于我国的老龄化速度,目前的养老行业普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成长空间很大。二是,养老产业在未来会有较大的市场增长。例如养老护理这一老年人口的刚需市场,在将来也会迎来较大的发展。目前美国的养老金资产规模约有37万亿美金,我国要达到这样的规模,至少还需要增加三到四倍的资金。三是,未来的养老市场仍将以家庭单位为核心,进行成本低效率高的养老服务,这就要求更多养老金融产品为家庭服务。

对于保险公司,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发力。第一,目前国家在不断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养老金融服务,这就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推陈出新,设计更多的养老金融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第二,基于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前几年的发展情况,我国将会对养老市场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目

主持人:基于现在的养老保险市场的形势,对消费者有哪些建议?

杨本心:我自己也是消费者,因此也会考虑我自身的养老问题。比如储备多少养老金合适?我的养老金投资存在哪些风险?我想每个人都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明确养老需求,二是对养老金融产品有个清晰的认知。在这里,我就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养老需求。养老金金融产品的最根本的是要为将来的养老生活做好准备,所以我们要从长期性、安全性和穿越周期波动等角度去思考,我们的养老生活到底有多少需求?这些需求又主要是在哪些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做一张“养老需求规划表”。比如,假设我70岁退休,那么我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究竟需要多少养老资金?同时规划好我如何通过长期投资,积累出这部分资金。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选择的积累资金的方式需要做到穿越经济周期波动,抵御长期的风险。

其次,我们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在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时既是消费者也是投资者,具有双重身份。尤其要注意投资者的身份,因为我们所购买的养老金融产品需要经过几十年才会以经济补偿的形式兑现到我们手中,因此个人都要做好心理预期建设。消费者需要结合自身家庭情况和风险偏好,根据我们自己的“养老需求规划表”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投资计划。在做投资决策时一定不可以好高骛远,过分追求高收益,因为养老金融产品的核心是解决养老需求,我们更应该追求的是资产保值,其次是对增值有合理的预期。投资者需要明白高收益对应的是高风险,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对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周渭兵: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在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时,相比过去有了更多的决策权。所以第一点建议是,我们要对自身的偏好和需求,以及投资能力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且对我们未来的养老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第二点,消费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金融素养,多学习一些养老金融和养老保险产品方面的知识。虽然不需要成为这些领域的专家,但是对金融产品相关的基本概念,应做到了解,这样才能产生正确的投资观念。对于养老金融产品要认识到其核心的作用在于防范养老风险,而不是追求高收益高回报。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不能好高骛远,忘了养老产品的核心功能。

第三点,消费者要尽可能地选择多功能的产品。多资产配置的产品相对而言更加稳健,虽然没有特别高的收益,但是相对而言回报更有保障。

第四点,要坚持这个资产组合的原则。具体来说,如果个体养老金每年交12,000元,持续数年也将形成可观的规模,期间可以尝试购买不同的产品,形成一个最优的资产组合。如果你是风险厌恶者,资产组合中可以更多购买养老保险产品,以及养老储蓄等低风险产品。如果你是风险的偏好者,那可以购买更多的养老理财产品,从而满足自己的预期。

主持人:最后,再次感谢两位嘉宾的分享,通过对养老保险市场的专业分析,让我们对养老保险市场和其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感谢嘉宾们对于广大消费者提出的宝贵建议,让我们能更加从容地利用金融产品应对养老问题。

很赞哦!

随机图文